来源:人气:630更新:2024-04-24 16:30:29
《承欢记》里,最精彩的不是爱情,而是亲情。尤其是剧里,麦承欢与母亲的母女线塑造得最为成功。除此以外,刘婉玉与麦承早、张子玉与张培生、毛毛与儿子、姚志明与父亲,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有问题。正如姚志明所说:成年后,父母等着孩子道谢,孩子则等着父母道歉。
读过很多育儿书,也亲自实践了很多育儿经验。最终我发现,不管你多努力,你的教育终究会有漏洞。孩子是人,不是机器人,不可能按照你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运行。亲子之间,最重要的,是沟通。
1、父母自以为是的爱
父母的爱,总是满的。小时候,这种满满的爱,能够给孩子提供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就像在爱里长大的承欢,她安全感十足。虽然家境一般,但是她一点也不自卑。工作上,她很乐观上进,积极进取;爱情里,她勇敢付出,有自己的坚持。她最令人羡慕的,就是她倔强的内心,柔软的外壳。
但随着她越来越大,父母的爱却变成了她的枷锁。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注,让她窒息,母亲不容置疑的决定,让她只想逃避。很多母亲,都像刘婉玉,把自己曾经受到过的苦都投射到女儿身上,发誓要让孩子过上与自己不同的生活。
父母总觉得自己付出了一切,儿女应该感激。麦来添和刘婉玉虽然没什么本事,但自从麦来添搭上了张培生,刘婉玉似乎就有了方向。女儿还没毕业就托了张培生找工作,结果让承欢顶着“关系户”的名头在酒店如履薄冰。
刘婉玉看上辛家亮富二代的身份,不顾女儿的感受,更是不管自己的脸面,执意要承欢跟辛家亮在一起。甚至,刘婉玉还在承欢工作的时候去酒店给她送饭,让承欢在员工面前下不来台。
确实,刘婉玉很爱自己的孩子,但是她这些做法却给承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。承欢的逃离,也是想给她提醒,让刘婉玉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。
每个母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,这毋庸置疑。但为什么明明我们认为的爱,到孩子那里却变成了烦呢?
2、孩子需求的不断变化
母亲的爱没错,错在了我们总是用错时机。我们的爱,应该随着孩子的需求不断调整。就像张子玉说的,她想要的母爱,是关心,但不要太多;是失落时的鼓励,是伤心时的陪伴;但绝不是事事插手的越俎代庖。
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说:父母,儿女就是一场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。“你站在小路这一端,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告诉你:不必追……”
孩子长大后,他便不需要你一天24小时无死角的爱,他更不需要你为他做决定。他有自己的思想和坚持,我们要做的便是尊重。
得体的退出,也是对孩子的爱。就像剧里麦承欢说的,她希望刘婉玉为自己而活,找到属于自己的事情,而不是事事围着孩子转。
当然,也别像张培生那样,把女儿扔在国外不管不问,甚至女儿的心事她都从来没有认真听过。
父母与孩子的爱,幼年时,父母是主导,是给予者;成年后,孩子是主导,是反馈者。作为父母,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,如果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变化。
当然,即便你很努力,也做不到一百分的父母,所以及时跟孩子沟通,听听他的想法,或许才是解决亲子问题的重要途径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2 秋霞电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