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档第一匹黑马?全员癫人、狗血过火又满是套路的《默杀》,实在夸不出口!

来源:人气:47更新:2024-07-07 16:30:03

7月3日《默杀》上映,整个六月都没能成功引燃的2024暑期档,好像终于让人闻到了些微“救市之作”的气味。

这部由《误杀》导演柯汶利执导,王传君、张钧甯、吴镇宇、王圣迪主演的大尺度反转犯罪电影,上映第三天就票房破亿,一举将猫眼、灯塔双平台的预测最终票房顶到11亿以上。

暑期档第一部黑马就是它了?

从导演柯汶利有前作《误杀》背书的履历,到受市场欢迎的悬疑反转类型,《默杀》的确有理由被看好。但它是否真有成为爆款的过硬含金量?

验片之后,笔者不以为然。

类型和元素讨巧,凑足卖座公式

虽然无论从卡司阵容还是制作规格来看,《默杀》都并非一线大片。

但作为一部足够刺激、吸睛的电影,本片恰恰配齐了该类型的卖座公式:绕过审查的东南亚地域背景,能激发观众强烈情绪的敏感议题(校园霸凌、家暴、性侵),大尺度的罪行展示和残忍镜头,以及此类电影的标配——结尾拨云见日的“高能”反转。

看看去年的经验,且不说票房超过30亿的《消失的她》,就连口碑平平、配齐类似公式的《拯救嫌疑人》都能斩获近六亿,已经说明观众是真的吃这套。

和以上两部一样,《默杀》也是翻拍——不过是柯汶利“自我翻拍”。原版为柯汶利执导的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合拍片,2018年杀青,2022年完成后期,2023年在电影节首映,但因男主演黄健玮卷入性侵丑闻难以公映,柯汶利干脆就起了将自己首部长片重拍一遍的念头。

当然,新版的出品地区只有中国内地,所以为了能顺利上映,删掉了原作中一些讽刺宗教的情节,但据在节展看过原版的观众透露:新版《默杀》的其余部分和原片一致性很高,只是做出了一些叙事安排上的调整,比如更好埋藏了女主角家庭内幕的线索。

但在豆瓣上,原版《默杀》的评分为7.9,新版的评分仅为6.9……2024版的《默杀》,到底是一部资质平庸的“搞大新闻”狗血电影,还是真正撼动人心的精品?

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。

(下文有剧透,请谨慎阅读)

悬念含金量不高,叙事贪多冗余

东南亚某地(原型是导演家乡马来西亚槟城)的一所华人女校中,从特教班转到普通班的哑巴女孩小彤(王圣迪 饰),被以校长之女为首的四名同学霸凌。此后,四名霸凌者相继失踪,疑似遭到谋杀。

在警官戴国栋(吴镇宇 饰)的调查中,三名嫌疑人逐一浮出水面:在学校做清洁工、目睹女儿被霸凌的小彤母亲李涵(张钧甯 饰),神秘兮兮的校工林在福(王传君 饰),暗中偷拍窥探女学生的青年男子吴望(黄明昊 饰)。杀害霸凌者的雨夜屠夫,究竟是谁?动机是什么?

这是一个“谁是凶手”式的谜案。在观影过程中,我们会跟随着电影一系列相互切换的有限视角揣测真凶:是有动机为女儿报复霸凌者的刚强母亲,疑似有变态倾向的偷拍狂,还是动机有待揭露的神秘校工?

而为了保持悬念的有效性,《默杀》在设置谜面上做了不少努力。

比如有意的匹配剪辑误导:雨夜屠夫穿着雨衣杀害霸凌女孩的下一个镜头,就是李涵穿着雨衣在屋外收拾花草;比如引入新人物解构观众的猜测:本来戏中人和观众都认为林在福是偷拍者,但这时引入吴望,使案情线索更为杂乱;比如将关键人物惠君(徐娇 饰)藏得很死,超过进度条一半才让她出场。

但说实话,尽管搞了这么些扰乱视听的元素,电影的谜底还是藏得比较浅。无论是按动机和可疑性的分析,还是“按番位猜凶手”的直观道理,观众很清楚地知道:杀人者只可能是李涵和林在福两者之一。

剧本引入吴望,他像是个功能强大的人形摄像头,既掌握了李涵家庭的秘密,又拍到了足以误导观众的“林在福绑架小彤”场面,堪称叙事金手指、顶级“工具人”。

但这个人物本身,电影却没能将其有机糅合到主线人物关系中,只是草率地将他和警长两个外围人物“父子连连看”。这样太过生硬的冗余设计,或许是想要丰满警长的人物形象、探讨“家庭教育失能”的话题,但不仅与主线剧情毫无融合感,深度上也是浅尝辄止,实在不能说是高明。

而第一位被霸凌者惠君在闪回中出场之后,电影的谜底更是一下子泄了个干净——林在福和惠君的父女关系,惠君和小彤的闺蜜关系,惠君之死的始末,已经清清楚楚,而这时119分钟的电影才进行到65分钟左右。

或许是因为如此轻易的解谜破局有可能令电影后段悬疑感崩塌,于是后面又揭了一个大雷:李涵母女家的终极秘密,就是小彤五年前在被禽兽继父性侵后对其反杀……

情节越堆越多,就像踩着香蕉皮乱滑,滑倒哪儿就在哪儿插入让人不舒服的“黑深残”情节,既不简练,也不聚焦。

不过《默杀》在后半段解谜的过程中,对叙事小细节的“回收”还是比较充分的,比如礼堂天窗漏水的原委、李涵口中“丈夫所种金桔”的含义、教主方老师(金士杰 饰)的形象,都圆得还算完整,体现出柯汶利在情节伏线上的高计算力。

连同那些漂亮的视觉意象(鸽子、船、水滴),以及调整后仍残留着宗教意味的元素(以“基督受难”形象被虐的小彤、带着荆棘花环的惠君、方老师领诵的经文)一起,这些有意的设计,至少让《默杀》的卖相,具有一些自己的特色。

但因为电影基础逻辑不牢靠、手法肤浅、大框架和主要情节设置都极其陈旧套路,加上影像调子渲染得太阴暗、深沉,这些充满设计感的元素,也就变得无关紧要,甚至给观众一种为凑时间故弄玄虚、“叫大家出来就为了这点事”的无意义感。

饱和的狗血罪行拼盘,充满算计的刺激供给

《默杀》进行了一整套让谜面更扑朔迷离的操作,每每在招数快出尽的时候,解决方法就是“就地手搓”新人物、新线索、新关系,结果就是使影片变得“无所不包”,情节饱和度巨高:校园霸凌、社会对不公义的漠视、偷窥病态、教育失能、家庭暴力、强奸幼女、警察腐败、刑讯逼供……

网上常说“留给阿如那的刑法条文不多了”,然而阿如那在本片中却演了一名正派警察。这里倒是可以说,留给《默杀》的刑法条文,真的不多了。

大小反转一次又一次,情绪爆点和涉及的社会议题一个接一个,“大尺度”画面一场接一场(胶水十字架、手扎钉子、断头碎尸、荆棘花环扎头皮,不一而足),堪称对观众的精神凌虐大轰炸——主创大概对设计出这么多刺激点洋洋自得,但实际效果真的是,过犹不及!

影片铺陈各种各样联系似有似无的罪行刺激,塑造了“全员非好人”的病态群像,用最猛的料狠狠刺激观众的本能反应,属于一种“在银幕上掐死猫”的过火创作手段,含金量并不高。

然而在悬念构建不力的情况下,其实光靠这些刺激,也并不特别抓人,反而有种一惊一乍、不断重复的麻木感。

要说疯,《默杀》里的各位都在卖力发疯:李涵的神经质性格和对女儿的家暴,都是因为对往日灾难记忆的应激;先经历海啸后痛失爱女的林在福,化身恶魔杀手实现私刑正义;警长戴国栋的情绪相当不稳定,对儿子有如活阎罗,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崩坏。

最疯的要数充满了“恶继父”刻板印象的陈明章(邢佳栋 饰),没来由的极恶,无所不用其极的兽行,已经足够说明整部《默杀》都是建立在刻板狗血的类型人物之上。

人疯,情节疯,视听语言也疯:表现主义色彩浓厚的视觉符号,恐怖片式的突然惊吓,一直不停雨的氛围营造……真是看得观众也要发疯了。

而且这种“疯感”,不是由情节和人物塑造推进自然流露,而是有种过于精准计算观众反应的冰冷功利感,每一处背后隐藏的,都是柯汶利作为纯类型片导演、陈思诚门徒的钻营和算计。

东南亚背景、猎奇犯罪故事、结尾的超长MV闪回大解谜,完全模仿《唐探》高能镜头的所谓“反转”…………“陈思诚宇宙”又添一部新作。当然虽然在片尾字幕特别鸣谢了陈思诚,这部《默杀》从拍摄到原剧本其实都和陈思诚没有什么关系,只能说柯陈两人对商业电影的创作理念,实在是同性相吸。

这样聒噪杂乱、过火癫狂、干瘪平面的狗血套路创作方法,不是和片名《默杀》形成了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映射吗?

市场反馈积极,但这种创作不该鼓励

不管怎么样,《默杀》毕竟给到了观众足够高强度的精神刺激,也因应了暑期档万马齐喑、亟待救市爆款的天时,所以才有望突围成为票房黑马。不仅是行业期盼着救市黑马的出现,9.5的猫眼评分和9.4的淘票票评分,也说明了普通观众对《默杀》的欢迎态度。

但是,这部“没有陈思诚,胜似陈思诚”的东南亚犯罪宇宙新片,其贪多冗余、堆砌耸动元素的创作路线,其不知节制、刻意用过火元素刺激观众的“发疯”生意经,难道真的要越来越多地被国产犯罪片拷贝、发扬吗?

不太希望看到这种局面。


Copyright © 2021-2022 秋霞电影网